中經評論:重視老齡事業發展,守護最美“夕陽紅”
人口老齡化是全球性的發展趨勢,也是我國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。當前,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,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,事關國家發展全局,事關社會和諧穩定,事關億萬百姓福祉。
為了應對人口發展和人口老齡化,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,養老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,養老服務朝著專業化、細致化方向發展。2020年11月,“十四五”規劃建議首次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。2021年11月,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》發布,要求堅持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,堅持滿足老年人需求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結合。今年3月,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5部門聯合印發《“十四五”健康老齡化規劃》,強調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、發展中醫藥老年健康服務等。
“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,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,優化孤寡老人服務,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。”黨的二十大報告也進行了最新部署,重申了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的重要內容。
養老問題不僅關乎老年人自身的幸福,還牽涉子女的生活,關系整個家庭。在我國傳統觀念里,由于缺乏對養老服務的理解和認同,很多老年人及其家人即使有潛在需求,也難消對養老產品的偏見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,如今,越來越專業化、精細化的養老服務在產業競爭的過程中脫穎而出。養老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有了保障,自然能吸引到更多的老年群體,這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傳統的養老觀念。去養老機構養老,不再是老年人避而不談的話題,子女也不會再被貼上“甩包袱”“不孝順”的標簽。
當然,在老齡經濟較快增長的過程中,也滋生出不少亂象,如以養老服務、養老項目為名騙取老年人錢財,或假借“黃昏戀”等名義進行詐騙等,給老年人造成了經濟損失,甚至物質和精神上的“雙重”打擊。對此,除了加強針對老年人的防詐騙宣傳引導之外,還要發展多層次、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,推出各類正規、安全的養老金融服務產品,在維護老年群體切身利益的基礎上滿足老年人的個性化養老需求。
面對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帶來的諸多現實問題,首先需要政府層面在細節上下功夫,如增設更多公共醫療服務機構,切實解決老年人看病就醫難題;加快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和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,開展農村鄰里互助養老服務點建設等,建立綜合連續、覆蓋城鄉的老年服務體系;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模式,完善社區居家養老照護體系,多樣化滿足老年人的健康和養老需求。
為了應對人口發展和人口老齡化,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,養老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,養老服務朝著專業化、細致化方向發展。2020年11月,“十四五”規劃建議首次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。2021年11月,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》發布,要求堅持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,堅持滿足老年人需求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結合。今年3月,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5部門聯合印發《“十四五”健康老齡化規劃》,強調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、發展中醫藥老年健康服務等。
“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,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,優化孤寡老人服務,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。”黨的二十大報告也進行了最新部署,重申了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的重要內容。
養老問題不僅關乎老年人自身的幸福,還牽涉子女的生活,關系整個家庭。在我國傳統觀念里,由于缺乏對養老服務的理解和認同,很多老年人及其家人即使有潛在需求,也難消對養老產品的偏見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,如今,越來越專業化、精細化的養老服務在產業競爭的過程中脫穎而出。養老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有了保障,自然能吸引到更多的老年群體,這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傳統的養老觀念。去養老機構養老,不再是老年人避而不談的話題,子女也不會再被貼上“甩包袱”“不孝順”的標簽。
當然,在老齡經濟較快增長的過程中,也滋生出不少亂象,如以養老服務、養老項目為名騙取老年人錢財,或假借“黃昏戀”等名義進行詐騙等,給老年人造成了經濟損失,甚至物質和精神上的“雙重”打擊。對此,除了加強針對老年人的防詐騙宣傳引導之外,還要發展多層次、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,推出各類正規、安全的養老金融服務產品,在維護老年群體切身利益的基礎上滿足老年人的個性化養老需求。
面對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帶來的諸多現實問題,首先需要政府層面在細節上下功夫,如增設更多公共醫療服務機構,切實解決老年人看病就醫難題;加快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和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,開展農村鄰里互助養老服務點建設等,建立綜合連續、覆蓋城鄉的老年服務體系;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模式,完善社區居家養老照護體系,多樣化滿足老年人的健康和養老需求。
從企業和社會層面來看,期待更多醫療機構和社會力量都能參與到老齡事業中來,共同探索醫養結合、智慧養老等新型養老服務模式,推動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。相信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,我們一定能夠加快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,讓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享有優質的養老服務,全力守護最美“夕陽紅”。
文章轉自《中國經濟網》